第四章受民愛戴——況鐘
關燈
小
中
大
第四章 受民愛戴——況鐘
況鐘,字伯律,號龍崗,又號如愚,江西靖安縣龍岡洲人。出任蘇州知府,任職長達十三年,況鐘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,蘇州人民稱他“況青天”,和包拯“包青天”海瑞“海青天”,並稱中國民間的三大青天,昆劇《十五貫》,以歌頌況鐘而使其婦孺皆知。其功績《明史·況鐘傳》有較詳細記述,著述有《況太守集》、《況靖安集》等。在“仁宣之治”前後,未經科舉,由出身低賤的書吏做到知府,並且政績斐然的官員中,蘇州知府況鐘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。
在明代有一位與包拯、海瑞齊名的清官,他就是被老百姓稱為“青天”的況鐘。況鐘任蘇州知府官十三年,三次離任三次留任,替百姓辦了不少實事,最後積勞成疾,病逝於蘇州任上。《明史》稱讚謂“有明一代,一人而已”。據《明史》記載,況鐘7歲喪母,從小受到生活磨煉。聰穎好學,秉心方直,律己清嚴,習知禮儀,處事明敏。二十四歲被縣令俞益選用為禮曹吏員。九年任滿後又被薦至禮部,經永樂帝面測抉用為禮部六品主事。在九年的任期中,由於他勤謹廉潔,博識幹練,又任勞任怨,極得朝廷賞識,升為儀制司四品郎中,宣德五年又提拔他擔任當時“天下第一劇繁難治”的蘇州知府之職。況鐘在蘇州任內,勤於政事,忠於職守,除奸革弊,為民辦事,深得蘇州人民的愛戴。最感人的是,況鐘因丁憂、考滿,三次離任時,蘇州先後有數萬百姓聯名上書,請求奪情起覆和留任。
蘇州百姓之所以對況鐘如此擁戴,都是因為況鐘在蘇州任職時,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,懲治了很多貪官汙吏,糾正了很多冤假錯案。據《明史·況鐘傳》記載,蘇州是一個繁華富庶的地方,是江南巡撫的治所。那裏主辦織造的太監、往來於沿江沿海的衛所軍官、地方的鄉宦豪富等,都是權勢顯赫、違法害民的豪強。況鐘剛正不阿,不向宦官、豪強低頭,對欺壓人民、橫行不法的宦官、豪強,均予以堅決打擊。況鐘到任後,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,當眾處死了六個貪汙不法的胥吏。又對蘇州府管轄下的官吏進行考核,“出貪墨者五人,庸懦者十餘人。郡中不寒而栗”。他這種不畏權勢,伸張正義的行為被世人所稱頌。況鐘在任蘇州知府前,前任知府對訟案“累年莫決,囚多死於淹禁”。況鐘上任後,著手處理這些案件。整肅吏治、端正風氣,註意清理冤獄,為民伸冤。蘇州府管轄七個縣,他排了一個日程表,每天勘問一個縣的案,周而覆始,從不間斷。況鐘一個縣一個縣地輪流審問案件,不到一年,在剛到任的八個月中,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。老百姓沒有了冤屈,都說況鐘是包龍圖再生。明朝馮夢龍在《警世通言》中也讚揚“況青天折獄似神”。
蘇州人為了紀念況鐘,特別創作了昆曲《十五貫》,以況鐘為原型,反映了他體民苦、察民情,剛正不阿,執法嚴明的形象。如今,只要一提起況鐘,人們就立即會想到《十五貫》故事裏那位甘冒風險、敢於伸張正義、為民伸冤的清官。雖然出身於刀筆吏,但況鐘卻十分註重教育,禮敬文儒,貧寒之家的讀書人很多都受到他的幫助。有個叫鄒亮的人,寫詩獻給況鐘,況鐘想推薦他,有的人卻寫匿名信毀謗鄒亮。況鐘說:“這是想叫我趕快成就鄒亮的名聲呀!”立即奏薦給朝廷,朝廷即召任鄒亮為吏刑二部司務,後來遷升為禦史,並成為明代“景泰十才子”之一。對於家人後代的教育,況鐘曾做《又勉子侄詩》:“存心立品貴無差,子孝臣忠兩盡嘉。唯有一經堪裕後,任貽多寶總虛花。膏腴竟作兒孫累,珠玉還為妻女瑕。師劍古箴傳肖者,取之不竭用無涯。”事實上,這也是一生為官清廉的況鐘,留給家人後代最寶貴的財富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況鐘,字伯律,號龍崗,又號如愚,江西靖安縣龍岡洲人。出任蘇州知府,任職長達十三年,況鐘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,蘇州人民稱他“況青天”,和包拯“包青天”海瑞“海青天”,並稱中國民間的三大青天,昆劇《十五貫》,以歌頌況鐘而使其婦孺皆知。其功績《明史·況鐘傳》有較詳細記述,著述有《況太守集》、《況靖安集》等。在“仁宣之治”前後,未經科舉,由出身低賤的書吏做到知府,並且政績斐然的官員中,蘇州知府況鐘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。
在明代有一位與包拯、海瑞齊名的清官,他就是被老百姓稱為“青天”的況鐘。況鐘任蘇州知府官十三年,三次離任三次留任,替百姓辦了不少實事,最後積勞成疾,病逝於蘇州任上。《明史》稱讚謂“有明一代,一人而已”。據《明史》記載,況鐘7歲喪母,從小受到生活磨煉。聰穎好學,秉心方直,律己清嚴,習知禮儀,處事明敏。二十四歲被縣令俞益選用為禮曹吏員。九年任滿後又被薦至禮部,經永樂帝面測抉用為禮部六品主事。在九年的任期中,由於他勤謹廉潔,博識幹練,又任勞任怨,極得朝廷賞識,升為儀制司四品郎中,宣德五年又提拔他擔任當時“天下第一劇繁難治”的蘇州知府之職。況鐘在蘇州任內,勤於政事,忠於職守,除奸革弊,為民辦事,深得蘇州人民的愛戴。最感人的是,況鐘因丁憂、考滿,三次離任時,蘇州先後有數萬百姓聯名上書,請求奪情起覆和留任。
蘇州百姓之所以對況鐘如此擁戴,都是因為況鐘在蘇州任職時,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,懲治了很多貪官汙吏,糾正了很多冤假錯案。據《明史·況鐘傳》記載,蘇州是一個繁華富庶的地方,是江南巡撫的治所。那裏主辦織造的太監、往來於沿江沿海的衛所軍官、地方的鄉宦豪富等,都是權勢顯赫、違法害民的豪強。況鐘剛正不阿,不向宦官、豪強低頭,對欺壓人民、橫行不法的宦官、豪強,均予以堅決打擊。況鐘到任後,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,當眾處死了六個貪汙不法的胥吏。又對蘇州府管轄下的官吏進行考核,“出貪墨者五人,庸懦者十餘人。郡中不寒而栗”。他這種不畏權勢,伸張正義的行為被世人所稱頌。況鐘在任蘇州知府前,前任知府對訟案“累年莫決,囚多死於淹禁”。況鐘上任後,著手處理這些案件。整肅吏治、端正風氣,註意清理冤獄,為民伸冤。蘇州府管轄七個縣,他排了一個日程表,每天勘問一個縣的案,周而覆始,從不間斷。況鐘一個縣一個縣地輪流審問案件,不到一年,在剛到任的八個月中,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。老百姓沒有了冤屈,都說況鐘是包龍圖再生。明朝馮夢龍在《警世通言》中也讚揚“況青天折獄似神”。
蘇州人為了紀念況鐘,特別創作了昆曲《十五貫》,以況鐘為原型,反映了他體民苦、察民情,剛正不阿,執法嚴明的形象。如今,只要一提起況鐘,人們就立即會想到《十五貫》故事裏那位甘冒風險、敢於伸張正義、為民伸冤的清官。雖然出身於刀筆吏,但況鐘卻十分註重教育,禮敬文儒,貧寒之家的讀書人很多都受到他的幫助。有個叫鄒亮的人,寫詩獻給況鐘,況鐘想推薦他,有的人卻寫匿名信毀謗鄒亮。況鐘說:“這是想叫我趕快成就鄒亮的名聲呀!”立即奏薦給朝廷,朝廷即召任鄒亮為吏刑二部司務,後來遷升為禦史,並成為明代“景泰十才子”之一。對於家人後代的教育,況鐘曾做《又勉子侄詩》:“存心立品貴無差,子孝臣忠兩盡嘉。唯有一經堪裕後,任貽多寶總虛花。膏腴竟作兒孫累,珠玉還為妻女瑕。師劍古箴傳肖者,取之不竭用無涯。”事實上,這也是一生為官清廉的況鐘,留給家人後代最寶貴的財富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